2023年工作回顾
过去的一年,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,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叠加冲击,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、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,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团结依靠全区人民,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。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8亿元、增长4.5%(预计数、下同)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.6亿元、增长5.8%。在2023年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中,位列百强区第七。成功创建苏州首家国家级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蝉联全国市辖区GEP百强榜首。
一年来,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聚力发展不停步,争先进位勇向前,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,经济总量、发展质量实现新突破,多项指标名列全市前茅: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502亿元、增长2%;完成工业投资140亿元、增长16.3%;完成进出口总额717亿元、增长9%;实际使用外资4.86亿美元、增长35.8%;累计有效高企1706家、增长18%;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0亿元、增长29.5%。我们以攻坚的姿态,推动“四个一号”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。太湖新城“一号战略”迈出坚实步伐,管理体制、区划布局、运作机制全面优化,汇川联合动力、协同创新等15个项目签约落户,恒信华业、凌云光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,快手电竞馆、360剧场等13个项目建成投用,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310亿元,“未来城市新中心”崭新形象呼之欲出。太湖生态岛“一号任务”展现生态魅力,成功创建省首批“生态岛”试验区,发布“文旅伙伴计划”,“三合一”引水上山工程、环岛湿地带、金铎岭风铃溪谷等8个项目建成,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生态文旅示范基地——百度ApolloPark正式开园。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“一号工程”实现系统重塑,完成拆迁97.6万平方米、腾退土地1932亩,集聚区征拆工作基本完成,甪端新区城市设计全新亮相,胜浦大桥连接线、世纪汇泽、润迈德等12个项目开工开业,清研半导体、赛尔凌克等8个项目成功落户。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“一号项目”建设稳步推进,东区实现建筑主体结构封顶,进入内装阶段,西区启动建设。全面实施大学章程、战略规划、学科设置、师资队伍等内涵建设。
一年来,我们聚焦重点服务大局,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“大局稳定、动能增强、预期改善”的良好态势。
一是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。主导产业加速壮大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、增长27%。成功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、工控中国大会、中国SaaS大会,启动“星火·链网”超级节点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,经开区获评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、高新区获评工信部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基地。举办首届中国(苏州)太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大会,产业规模达780亿元、增长25.8%。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规模超380亿元、增长25.4%。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超1000个,智改数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。伟创力、维信电子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,爱信、苏驼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,14家单位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(车间)。东山精密、吴中集团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,汇川技术等3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。全面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,采集法人单位8.9万家、个体经营户11.2万户,新增“四上”企业入库433家。重大项目支撑有力。实施“重点项目提效年”行动,列入省重大项目5个,数量创历年新高;列入市重点项目59个,数量列全市第一,28个计划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,262个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6.9亿元。开展项目“集中服务月”活动,维信电子、石川制铁等122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。“2+4+N”招商体系不断完善,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8个、总投资1233亿元,新增中国移动、兆和等10亿元以上项目46个,康宁、货拉拉、伏图拉等23个优质外资项目落地吴中,规模3亿美元的德弘、规模1亿美元的蓝驰创投QFLP基金成功落户,产业项目备案投资额达711亿元、增长22.6%。完成产业用地供应1803亩、增长32.6%。消费潜力有效释放。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工程,服务业增加值达875亿元、增长3.5%,中认英泰等5家企业获评省服务业领军企业,新增市级总部企业5家、新兴服务业领军企业4家。举办“苏新消费”吴中专场系列主题活动,太湖中心Mall盛大开业,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、增长5%。推进数币商圈建设,尹山国际汽车城、木渎凯马汽车城数币应用率达90%。电商品牌加快培育,科沃斯、追觅科技入选省跨境电商知名品牌,斯莱克、莱恩精工获评省出口品牌,玄通供应链、优尔集团入选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,网络零售额超410亿元、增长超10%。承办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,度假区获评文旅高质量发展优秀度假区,木渎古镇入选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,太湖体育运动休闲小镇、旺山文旅风情小镇完成省特色小镇验收,三山村入选省乡村旅游重点村,仁德山庄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,林渡暖村、坎上漫步、本色市集等文旅新业态快速出圈,旅游总收入恢复至343.2亿元。
二是转型升级增添新动能。创新主体加快集聚。入选省创新型示范区建设名单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50亿元、增长8%,增速位列全市第一,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70.7%,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4亿元。新增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1家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3家、创新型企业1569家。10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。追觅科技、天瞳威视获评全球独角兽,16家企业入选省独角兽、潜在独角兽。信音电子登陆创业板。安洁科技、凯尔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,精濑光电、添可智能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。宇邦新材料等9家企业获市质量奖,瑞颐养老获“江苏精品”品牌认证,添可智能、追觅科技获评首届区质量奖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强化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,成立国有资本控股集团,获评3A主体信用评级。科创培育有力突破。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,研究院落户经开区,入驻科研团队13个,哈工大航空航天产业园顺利开园,签约产业化项目14个。中国信通院江苏研究院正式揭牌,启动赛迪研究院中国芯二期项目。苏州清华专项创新中心、苏州新能源光电技术研究所、苏州工业大数据技术研究所等一批科创平台正式运营。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20家、省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。苏州市职业大学、晶瑞电子获评省工程研究中心。绿的谐波获省科技成果转化立项。举办东吴双创峰会,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13个,数量超历史总和。获评省双创人才9人、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6个、苏州杰出人才奖1名,高技能人才新增数首次破万,新增人才公寓3065套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连续四年升级“五心·吴优办”营商环境政策,聘任首批1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。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,365体育app在苏州城区组排名第二。数字化改革稳步推进,创成市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2家。启用“审管执信”平台,推行“无感审批”,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超90%,175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政务服务大厅。
三是生态保护绘就新画卷。太湖治理扎实推进。成立太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委员会,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,推进太湖综合治理保护十大行动计划,落实“两保两提”要求,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Ⅲ类,太湖东部湖区水质达Ⅲ类、总磷浓度下降35.2%,太湖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、湖体水质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、首次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良湖泊。河(湖)长制深入推进,治理河道79条、42.4公里,消夏江等5条河道获评市级以上幸福河湖。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%,省考断面水质优Ⅱ比例达75%。实施东山通湖河道综合整治、光福老镇区雨污管网改造等13个治太项目。完成金庭、东山、光福引水上山工程,新建管道104公里。生态底色更加鲜明。中央、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压茬推进,退圩还湖、通桥油库序时整改,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违建问题整改完成。实施VOCs综合治理等201个治气工程,全年PM2.5浓度29.2微克/立方米,优良天数比率80.5%,空气质量综合水平全市第一。生态效益持续释放。全区原生物种数超1190种,生态质量指数(EQI)保持全市首位。精心编制湿地规划,优化湿地布局,湿地面积占全市的50.3%,三山岛湿地生态修复获评省“最美生态保护修复”典型案例,持续扩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地示范效应。
四是城乡建设展现新形象。城市形态高标准完善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审议,“三区一城”单元规划、村庄规划等编制加快推进。完成拆迁清零项目306个,腾退土地5176亩,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749亩,万达南、科恩等一批地块实现清零。甪直、郭巷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获批省示范项目。完成高架桥下空间环境综合整治6处、支路街巷架空线整治28条。尹山湖隧道、南湖快速路东延、星塘街南延一期等8条道路、隧道建成通车,吴淞江整治先导段开工建设。环太湖公路入选全国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。城市建管精细化落实。大运河“最靓丽三公里”城市更新有序推进,完成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7个、农贸市场改造15家,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0条,拆除违建66万平方米。中心城区建管养范围扩大至南湖路以南。积极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。19处拥堵交叉口完成渠化改造,新辟、优化公交线路27条,建成10处下沉式非机动车停车站点和3个“B+R”项目,新增各类停车泊位超2.6万个。新改建口袋公园5个、公厕21座,治理城市内涝积水点191处。乡村振兴全方位推进。吴中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,洞庭山碧螺春跃升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四。新改建高标准农田7200亩,强化储备粮管理,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。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,明月湾入选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,双湾村、缥缈村、冲山村获评国家级传统村落,后埠村获评省特色田园乡村。启用农房建设管理线上审批系统,扎实推进农村违规建房处置工作。完成集体存量资产更新改造50万平方米,村均集体总收入达1802万元。灵湖村入选全省唯一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,新增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,25家村(社区)股份经济合作社跻身全省百强。
五是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。365体育app:更加完善。西山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建成投用,新增学位8800个,光福九年一贯制学校等3所学校开工建设,7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分校区,组建学校“1+1+N”心理网格。入选省“苏教名家”培养对象2名,新增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0名。高考本一达线数增长40%,“985”“211”高校录取人数增长15%。吴中中专成功获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单位,吴中技师学院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摘得2枚金牌、位列全省第一。顺利承办国际卫生合作大会,获评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,甪直前港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改造提升。获批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,成立苏州大学吴中临床医学研究院、士材学派研究所,新增省中医重点专科2个。组建家庭医生网格团队373个,完成常住人口签约服务66.8万人。举办“环太湖1号公路”马拉松、四季越野赛,光福镇建成投用全省首条国家级登山步道。完成首批国家级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,仁寿堂等3个古建筑修缮工程加快推进,与中数集团合作开展非遗数字化采集。创成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,365体育app阅读推广案例入选全国十优。民生保障更加稳固。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,建成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站13个,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3.45万人次,新增城镇就业超1.7万人,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.6%,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。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.4万人、住房公积金缴存5.8万人。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超6800万元,惠及困难群体1.2万人。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5001套,交付安置房1.3万套,办理安置房产证1.8万件,房屋征收补偿房票安置有序推行。完成26个自然村天然气进村入户,惠及群众1968户,西山岛开通天然气。改造城市老旧燃气管网10.3公里,实施“瓶改管”“瓶改电”3682家。“一老一小”照护服务体系持续完善,吴中获评首批省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,完成适老化改造1104户,建成普惠性托育机构21家、市儿童友好社区2个,开设暑托班151个。第四届慈善总会顺利换届。社会治理更加有力。开展363场“社情民意联系日”活动,回访反馈处置满意率100%。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,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均下降20%,全面推进工业集中区安全整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,新增二级标准化企业55家。深入推进“平安吴中”建设,“两抢”案件100%告破,“八类案件”破案率达96.4%,全面开展反诈“减量控大”等专项行动,通讯网络诈骗案件数下降14.6%,挽回经济损失4579.4万元。泰禾金尊府、阳光城檀苑等楼盘问题稳妥化解,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重复信访件化解率100%。
这一年,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坚持在以学铸魂、以学增智、以学正风、以学促干上下功夫。以高度政治自觉配合省委巡视各项工作开展,对巡视指出问题全面对照、主动认领、举一反三、抓好整改。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,狠抓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,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数下降46.7%。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,高效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150件、政协委员提案174件,办结率、满意率均达100%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持之以恒纠治“四风”,抓实抓牢意识形态工作。坚持落实过“紧日子”要求,严控“三公”经费和一般性支出,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2034个,核减率达13.3%,完成隐性债务化解、融资平台数量压降任务。同时,统计、档案、对台、港澳、侨务、民族宗教、退役军人、国防动员等工作取得新进展。
各位代表,回顾过去的一年,成绩来之不易、奋斗饱含艰辛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,是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区人大、区政协加强监督、鼎力支持的结果,是社会各界群策群力、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。在此,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区人民,向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向离退休老同志,向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、垂直管理单位和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人民团体,向驻吴解放军和武警官兵,公安政法干警、消防救援队伍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、参与吴中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,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各位代表!思危方能居安、知忧才能克难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发展道路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,主要是:经济体量还不够大,创新能力还不够强,优质产业项目还不够多,主导产业集群效应还不够明显;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,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仍然有不少短板,矛盾化解、安全稳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;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、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,创新意识、服务意识有待加强。对此,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采取有效措施,认真加以解决。
主办单位:365体育app办公室 网站支持
备案:苏ICP备10060399号 网站标识码:3205060031
公安部备案号:32050602010344